媒体记者“组团”走访茂名,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5-01-09 23:22:12

媒体记者“组团”走访茂名,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翔闵 全良波

“化橘红正式纳入按照传统既是组团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吊水’罗非鱼还可以制作成鱼生。媒体茂名码”9月24-26日,走访展密探寻发展新路径——“百千万工程”深调研融媒行走进茂名,探寻20余家中央、高质省、组团市媒体探访茂名城市地标和重点企业,媒体茂名码开展为期3天的走访展密调研采访活动,探寻茂名高质量发展密码。探寻

7272e294737e9b7252b8553817c10cd.jpg

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25日,高质媒体记者首先来到茂名化州,组团在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南侧,媒体茂名码以化橘红博览馆为主体建筑的走访展密化橘红产业博览中心拔起于绿野间,气势恢宏。探寻

博览中心是高质集研发、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化橘红产业核心区,重点建设的化橘红博览馆、化橘红烘干仓储中心以及化橘红入口广场等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文化创意街已建成主体。

在广东美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橘红加工车间,媒体记者在直观感受小小一颗化橘红的加工转化过程,“化橘红‘药食同源’得到认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活力。”参观的媒体团发出阵阵感叹。

化橘红是化州独有的中药材和地方资源,明清时期被列为宫廷贡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广东省列为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目前化州已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多吨,干果1.2万多吨,从事化橘红产业人员超35万人,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2亿元。此外,先后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 化橘红质量等级》等10项地方标准,构建广东省化橘红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技研发中心,创建1个化橘红产业“博士后工作站”,取得国家专利技术30多项、欧洲发明专利4项、国家保护处方3项。

2023年,化橘红全产业链总产值高达102亿元,不仅彰显了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更直接惠及了35万农户,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手。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3万亩之广,其中更包含1万亩符合GAP标准的现代化种植基地,以及10个规模超千亩的高标准生产示范区域。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经营主体数量也已突破千家,共同构筑了化橘红产业的繁荣生态。

25日傍晚,人们驻足化州鉴江欣赏美丽的夜景,湖畔灯火闪耀,两岸琼楼、桥梁的彩灯倒影在平静的河水中。媒体记者们搭乘画舫,沿着绵延流淌的鉴江,从充满烟火气息的骑楼步行街,到江塔辉映赏“千秋月色”的文光塔,打卡夜色中的橘城地标,尽情领略橘城的浪漫风情。一城千面,一场鉴江夜游,也是一次文化空间新业态的探索。

茂名罗非鱼游出“百亿产业”

26日上午,采访团走进高州市石鼓镇丽山村罗非鱼养殖基地,起网、捕鱼、装货,一尾尾罗非鱼翻腾跳跃,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

“这个鱼塘有70亩,今天预计打捞10万尾罗非鱼。我们现在主要发展活鲜运输业务,将新鲜的罗非鱼输送到国内市场,销至四川、云南、东北地区等全国10多个省份。如今罗非鱼行情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罗非鱼价格比去年上涨1—2元/斤。”负责人潘文伟、潘文豹告诉记者。

提到罗非鱼,市场上“吊水”罗非鱼是最紧俏的品质货。在“吊水”罗非鱼养殖场里,从养殖场捕捞回的罗非鱼,转到流动的地下水井水进行吊水暂养,期间不再喂养饲料。这种方式能促使罗非鱼排除体内的泥腥味,起到去腥减脂增加口感的作用。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优势区域和出口加工基地,是“中国罗非鱼之都”和“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据了解,2023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年产量26.22万吨,约占全省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3,全国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7;罗非鱼出口量8.1万吨,货值14.62亿元,出口罗非鱼总量稳居全国前列,全产链产值约97亿元。

目前,茂名已建成省、市级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罗非鱼生产主体)44个、规模化养殖场200多个,共有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罗非鱼良种场2家,规模罗非鱼种苗场20多家,建成罗非鱼种质资源库,保存优质种质50多个家系,年产优质罗非鱼苗约19.86亿尾;共有加工出口企业16家,有13家罗非鱼出口企业获得国外注册,年加工出口能力近48万吨,产品主销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罗非鱼养殖户超过16000户,罗非鱼及关联产业创造了逾1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年收入增收3万多元。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茂名市出口创汇、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

茂名生猪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走进这里就能闻到浓浓的米香味。”26日,采访团走进位于茂名高州市石鼓镇九罡工业园的顺达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坐落着高州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广东省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高州市顺达年加工10万吨猪肉制品项目。

在产业园里,丝苗米自动化加工中心让人眼前一亮。该加工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目前粤西地区设备最先进、加工能力最强的大米加工基地。稻谷烘干、去石、碾米、抛光、色选等10多道工序已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全程无人接触,整个加工过程需时不到1小时,稻谷日烘干量达240吨,有机丝苗米日产量达200吨,每年加工量可达6万吨。

顺达农业公司总经理陈祥挺告诉记者,自2022年以来,顺达农业承担了茂名市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和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项目,产业园先后在石鼓、镇江、沙田、宝光4个镇街集约流转了1万亩富硒土质农田种植丝苗米,带动周边农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约10万亩水稻种植。目前,产业园丝苗米播种面积超10万亩,产业园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3亿元。

如今,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已成为集水稻种植加工、生猪养殖、肉品加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在总投资4亿元的项目厂房中,一条条整洁的自动化生产线挂着生猪并进入分割流程,该项目设计产能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年加工肉制品10万吨,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通过建设屠宰和加工项目,进一步打通了生猪的产业链,大力推进生猪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屠宰后出品的冷鲜肉将通过冷链送到大湾区销售。

近年来,茂名以“稳定供给、提质增效、保障安全、环境友好”为目标,以广东省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为抓手,打造了以国道207为纵轴线的生猪优势产业带。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养殖企业,构建了以大型养殖场为引领、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以种养结合型家庭牧场为补充的生猪模化生产体系,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生猪养殖。推进小型生猪屠宰厂(场)点撤停并转,积极扶持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实现养猪、屠宰、加工一体化融合发展,拓展产业链向肉类加工产业延伸,建设了年加工10万吨的肉类加工厂。持续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推进种养循环发展,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作者:新闻中心)